岳云教体〔2017〕28号
关于印发《岳阳市云溪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办法》的通知
区直各中小学校、幼儿园,局机关各股室:
经局党委研究同意,现将《岳阳市云溪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办法》印发给你们,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执行。
附件:岳阳市云溪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办法
岳阳市云溪区教育体育局
2017年11月8日
附:
岳阳市云溪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办法
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,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、健康发展,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结合我区实际,制定此办法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,以实现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,按照“重点突破、分步实施、全面提升”的工作思路,探索建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,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。
二、组织机构
成立以局长为组长,区教育体育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、股室负责人及区直校(园)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组织领导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。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局长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的开展。
三、目标措施
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,基本形成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。通过加强常规德育管理,落实德育教育“常态化”,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;通过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,基本搭建引领、服务高效教学的管理平台和形成良好研究氛围;通过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,基本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;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,基本建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;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打造丰厚底蕴和校本特色的和谐育人环境。
(一)提升德育工作水平
1.强化学校德育日常工作。贯彻落实教育部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以及《云溪区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细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,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并践行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;推进主题班会活动常态化、假期德育实践活动常态化、校园“开放日”活动常态化工作;加强家庭教育指导,关爱特殊群体,积极争取家庭、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。
2.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;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,深入开展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国家意识,增强民族文化自信,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、情感认同、价值认同。
3.强化德育课程建设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,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,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;严格落实德育课程,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;其他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,做好渗透文章,使德育内容真切具体、生动形象。
4.强化德育主题教育。通过组织开展爱国教育、法治教育、公民意识教育、生态文明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网络道德教育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、文明礼仪教育以及“三爱”“三节”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;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,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民族之魂,做有德之人。
5.强化德育阵地和队伍建设。加强学校德育组织阵地建设,重视学校共青团、少先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,加强班主任培训,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;定期开展德育论坛活动,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,征集优秀德育论文和优秀主题班会活动;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,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;加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,提升育人效益;
6.强化德育工作管理考核。完善《云溪区德育工作评估考核办法》,加强德育工作考核,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;设立德育工作专项经费,定期评选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级,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。
(二)提升教育科研水平
7.建设教研共同体。实施校校联合教研,鼓励学校与区外名校联合,利用名校和名师引领我区校本教研工作;实施片区联合教研,区内学校之间开展教学交流,共同提升教研水平;实施网络在线教研,创建以基础学科为主的网络工作室,实时解决一线问题;实施骨干引领教研,推进学科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创建,分学科线上线下定期开展专题研讨、教研示范、学术讲座等活动。
8.建设课改示范校。提升云溪小学“三学六环节”课堂教学改革品位,发挥云溪小学课改辐射作用,突出课堂教学重点,探讨课堂教学深层次问题,寻找解决措施。
9.建设教学示范课。开展教学竞赛,每年定期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师“云梦杯”教学竞赛;落实师徒结对子活动及新教师汇报课、研究课、验收课活动;抓好青年教师“自身案例”说法;开展示范课交流活动。
10.建设校本研究成果。坚持成果申报,积极开展各级课题的论证、申报、立项、研究和督查工作;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,力争每年在市级有课题立项、有课题推进、有课题成果获奖;组织论文评选,引领教师开展“课堂问题研究”,树立校本“问题”教研理念,积极开展论文撰写;加强先进教育理论、优秀教学成果的研究推广。
11.建设教研管理评价机制。完善学校教研常规考评、学科带头人评选和名师工作室创建等评价体系;完善课题、论文、课堂、案例、竞赛等评价激励机制;完善区教科室、学校、教师三级课堂教学指导机制,确保问题诊断准确,考评公平公正,奖补激励有效。
12.建设教学质量监测机制。建设学科全覆盖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,开展包括音、体、美及实验操作等全部学科的质量监测。完成阅卷系统建设,完善质量评价办法,加强考试分析指导;建立和完善基于教学质量的绩效考核制度,加大对教学质量的奖励力度,建立质量问责机制。
13.优化教育教学手段。坚持应用导向,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,促进教育教学内容、手段和方法现代化,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;深入开展“一师一优课,一课一名师”活动,充分利用“三通两平台”促进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;加强家校沟通的微校平台建设,积极参与各级在线研究。
14. 提升教研人员专业素养。坚持学习,做好“八个一”工作,即“读好一部教育著作、培养一位学科教师、主持或指导一个课题研究、写好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、联点一所学校、引领一个教研组、组建一个名师工作室,帮带一批青年教师”,将此项作为考评教研业绩的主要依据;加强专业素养培训,组织学习新教材、新课标,聘请专家开展教研业务培训,参加各种高级培训,促成教研人员专业成长;转变教育理念,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,放在课堂和教研活动的指导管理上,树立严谨治学、求真务实的教研形象。
(三)规范教学常规管理
15.规范学校办学行为。规范办园行为,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,坚决纠正“小学化”倾向;坚持职业教育德技并修、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,加强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;义务教育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,开齐学科门类,开足学科课时;规范征订教辅材料等行为,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。规范学校招生行为,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,切实做好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保障工作;加强中小学学籍系统建设工作,提高学籍系统管理水平。
16.建立校(园)长及学校行政听评课制度。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听、评课活动,分为校级初赛和区级决赛两个层面开展活动;学校行政要开展常态化的教育教学讲评活动。
17.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。指导学校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,修订完善《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》,强化“备、教、批、辅、测、评”等教学流程管理,促进教学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和科学化;优化课堂教学设计,创新课堂教学模式,强化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,努力打造高效课堂;要加强备课、上课、演示实验、辅导和考查评价等的管理,切实抓好教学计划的制定和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;坚持向管理要质量,学校定期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检查,对教学工作进行定期讲评。
18.规范核心素养的培养。坚持开展中小学生早操、眼保健操、课间操、体育课、课外活动等“三操一课一活动”,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,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;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,定期举办全区性的读书节、艺术节、体育节、科技节等活动;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教育,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。
19.建立教学视导制度。实施对各学段教学教研的视导活动,采取听、查、问、访、评相结合,常规与重点相结合,诊断性督查与专题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切实加强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监督指导;将各学校常规落实,局部署的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给学校,提出整改措施,整改落实情况在全区通报。
(四)加强教师培训力度
20.强化师德教育。以努力做一名好教师为目标,引领教师争做“四有”教师;实行师德“一票否决制”,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、年度考核、职务(职称)评审、岗位聘用、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。
21.规范培训内容。定期开展行政骨干、青年教师、班主任和新教师等多个层次的培训;加强新课程培训,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,结合新教材、新课改以及中考、高考新形势,加强学科素养提升及学科知识框架构建整合,分学科组织教师培训;加强“国培”“省培”等业务培训,突出实效。严格执行名额分配,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。加强校校研究,实行校本研训一体化。将师德教育、理念教育及技术教育贯穿在培训课程之中;加强专业提升,定期对在岗的任课教师进行专业测试,并依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进行专业培训。
22.完善培训基地建设。完善培训管理制度,严格考勤管理,与学分挂钩;完善培训管理团队。建立以教培中心为主的管理团队、以区内专家为主的培训团队、以培训基地为主的服务团队;完善培训学员的跟踪管理,建立“青蓝”帮带工作机制,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规划体系。
23.打造培训工作特色。建立以“云梦讲堂”为阵地的教育论坛机制,并辐射到各学校开展交流活动;定期举办校长论坛、班主任论坛、青蓝论坛等学术论坛;建立“名师”、“名校(园)长”遴选机制。
(五)加强校园文化建设
24.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。要结合自身办学传统、办学现状、办学追求以及地域文化特征,充分体现全体师生的集体人格智慧和发展愿景,展示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,统筹规划,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办法。
25.建设校园环境文化。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净化、绿化、美化,提高环境建设品位,使校园环境整体协调、观感舒适、独具风格;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,要结合各自的主题特色,对校园景观、楼道文化等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,使校园的一草一木、一字一画都具有一定教育意义;加强图书馆(室)、宣传窗、校园网等校园文化阵地和场馆建设;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、维护和展示,发挥师生的主动性、创造性。
26. 建设校园制度文化。加强学校章程建设,健全和完善科学、人文的学校管理制度,做到依法治校,民主管理;在建立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力求科学性、可操作性和公正性,使制度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,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、可感的、现实的因素;要以尊重、信任、理解、宽容、沟通、引导等人性化方式,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运行机制,并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。
27. 建设校园活动文化。根据区教育体育局《关于开展“经典诵读及规范汉字书写”教育活动的通知》,将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,合理安排课程时间,保证课程质量,纳入测试评价;开展《中小学生守则》教育,把校园文化内涵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和行为,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,积极创建绿色学校,建设节约型校园,加强生态文明学校建设;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教育活动,以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,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。
28. 建设校园精神文化。各校要整理学校发展历史,筛选学校传统文化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,挖掘学校核心理念、描绘学校发展前景。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,设计确定校训、校风、教风、学风等“一训三风”。通过校训、校徽、校歌、校旗、校服、校报校刊等物质载体,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,展示学校特色传统文化氛围。
五、工作要求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落实分级管理。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进行决策、评价和监控,统一部署相关工作,各股室分工负责。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,分管副校长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,抓好各项措施的稳步实施。
(二)广泛宣传发动,营造良好氛围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,明确职责,切实增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、家长和社会的宣传,在全社会形成领导高度重视、教师敬业乐教、学生勤奋好学、各界关心支持、家长密切配合的良好教育发展环境。
(三)加强督导检查,夯实过程管理。机关干部要深入学校了解教情、学情及学校管理情况,牢牢把握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指挥权。基教股、教科室、教培中心、督导室、体育股、信息技术中心等股室要通过联合视导、专项督查等方式,加强工作的指导、检查与督查。对在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及时总结推广,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,切实保障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。
(四)加大经费投入,保障措施到位。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,为教师培训、学科组建设、校本课程开发等提供经费保障。区、校两级要建立教学质量奖励制度,对在提升教学质量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。对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,在经费上给予优先保障。
(五)重视成果运用,落实激励制度。将教育教学质量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估,并作为校(园)长考评与任用的重要依据。对连续两年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处于末位的单位和个人,实行责任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