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柱朝(1619-1687),字石林,现路口镇白荆村人。清代著名经史著作家,方志学家。清顺治11年(1654)乡试中举,16年(1659)荣登进士。被授四川平武知县。杨柱朝一生为官清正,爱民济贫,深受老百性爱戴。康熙初年被任命为《湖南省志》编纂总裁,康熙二十四年主纂《岳州府志》,后临湘知县慕名相聘,委以《临湘县志》编修主任。著作有《印庄笔秋堂文集》、《印庄娲宫诗话》、《诗经订伪》、《读史说》、《读史笔断》、《钓余手抄》等。
族传,杨柱朝少时家贫,父母亲供不起上学,于是,他就在现系长岭街道和平村境内白云山上的青佛寺内打杂潜心苦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后来,他果然应科登第。他在寺中苦读时有言“有朝一日发迹后定当普济贫民”。为官后他不失前言,奏请朝廷,自己 也慷慨捐款,重修青佛寺。建有四十多间殿宇,建筑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。山民们非常感动,遂将白云山更名为“应科山”,青佛寺更名为“普济寺”。山名和寺名一直延用至今。
说起这应科山和普济寺,真还有一则感人的神话故事。普济寺前下方有座小山,酷似“香炉”,故名“香炉山”。近处鸦嘴山的山洞里有个妖魔,时常口吐瘴气,人畜触之不死则病。有一年上元节,应科山上香客比肩接踵,热闹非凡。突然间,妖雾骤至,毒气漫卷,眼看着众多香客即遭荼毒。恰好此时随观音菩萨南巡的杨柱朝在普济寺上空经过,见此惨状,观音菩萨立马将普济寺中的香炉祭起,缓落于寺前半山中,成千上万的香客见了,纷纷涌到香炉前,只见香炉越变越大,腾起万丈香烟紫雾,方圆数十里香气扑鼻,毒雾一扫而光。从那以后,妖魔销声匿迹,那“香炉”也便化为了“香炉山”。